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决策部署,4月8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组织召开“农业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对接交流会”。会议以“需求导向·精准对接·协同创新”为主题,邀请农业推广部门和重点农业企业代表共商产业技术难题,共谋科技攻关项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市农业农村委科教处、市农科院领导及科研团队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由我院党委书记文明维作总体要求和部署,他指出,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存在需求响应滞后和成果转化率低的双向堵点:一方面,基层农业主体的技术需求未能有效传导至科研机构;另一方面,已有科研成果与市场应用存在脱节。为此,会议旨在围绕农业农村部对省级科研机构“区域性产业共性技术攻关”的定位,重点落实市领导提出的将农业产业难题分解为科研课题,将科研成果组装成综合技术解决方案的“两个循环”要求。
市农委科教处崔晋波处长介绍了全市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他指出,重庆市根据农业部出台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结合本地实际需求,制定了从2025年—2028年的科技创新规划,涵盖农业新品种培育、耕地质量提升、农机装备研制等十个方面。他特别强调,重庆智慧农业基础雄厚,西部领先,将作为差异化发展重点。下一步拟委托市农学会细化作物专项技术清单,形成可落地的项目清单。
院科技处处长高立洪介绍了科技创新需求征集情况。前期虽已征集到101条科技需求,但范围较宽泛。此次会议邀请了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希望精准获取他们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进行体系化梳理,分解到每年的创新任务中推进落实。
随后,农业企业和农业推广部门代表结合发展实际提出具体技术需求35条。重庆果琳的秦洪伟表示,企业在品种展示、芽苗菜工厂建设、机械化作业、低空经济农场发展、农业数字化等方面亟需得到农科院的支持。渝妹儿米业(重庆)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功能性稻米品种定向培育与种植技术开发、生产加工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建设、深加工技术工艺提升等需求。重庆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创新产业机制,探索类似“双导师制”的市场化乡村振兴模式,以及对茶叶加工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的需求。重庆智慧农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丘陵地块高标准农田整治成本高(亩均投入超万元),亟需土壤改良技术支持的需求。潼南区、南川区、忠县、江津区等地农业推广部门也分别提出了各自的需求。潼南区希望在优质大米和食药同源蔬菜推广、植保技术优化、设施农业智能化装备研发等方面得到支持;南川区关注竹笋脱硫护色与保鲜、茶叶智能化加工等技术难题;忠县希望市农科院为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先进装备,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江津区则在小型农机研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病虫害防控、特色品种推广等方面存在需求。
会议最后,企业代表与科研机构进入交流对接环节。各研究所团队负责人分别回应了企业需求,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在品种选育、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与企业加强合作。例如,水稻所拥有优质专用绿色品种、精准高产技术和专业人才队伍,正在开展多项研究工作,愿意与企业在品牌打造、功能稻米开发等方面合作。蔬菜所则在蔬菜品种选育、技术研发和服务方面具有优势,将围绕重庆蔬菜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持。资环所将围绕高标准农田改造地力提升技术,为企业提供支持。
此次会议搭建了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沟通合作的桥梁,标志着市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从“单向供给”向“需求驱动”转型迈出关键一步。市农科院将根据企业需求调整2025年课题立项,计划今年启动3-5项院企联合技术攻关项目,强化“企业出题、科研答题、市场验题”的闭环机制,助力重庆农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余端 供图:王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