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重庆现代高科技园区内,一辆无人收割机正有条不紊地在晚稻田间行走,这是我院智慧稻田科技人员正利用自适应无人巡航收获智能控制系统,开展精准无人收获。
重庆有大量山区稻田,普遍存在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耕整地作业质量不高、育秧播种精准度差、育秧出苗率低、插秧作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且管理粗放,效率低下。智慧农业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当前水稻产业科技的热点之一。我院整合水稻栽培、农业信息化、农机自动化、土壤学、农田灌溉等专业人才,组建起跨学科综合项目组开展智慧稻田协同攻关,并在重庆现代高科技园区和高新区曾家镇白林村分别建立了80亩智慧稻田基地,通过种植“Q优12”“野香优莉丝”“神农优446”等水稻品种,开展智慧农机、智慧灌溉、智慧施肥、智慧收获等智慧稻田全程技术研究。在项目实施期间,通过利用墒情及植物生理传感器和无人机高光谱反演,获取了水稻氮素营养信息及水稻不同生长周期需肥规律,实现配、施肥的闭环智能化控制,达成智能肥水一体化。同时,还开展了数字地块管理、科学种植宏观管理、耕种管收精准管理、种植复盘等生产管理决策关键技术研发,已集成丘陵山地智慧稻田管理系统。
目前,两个基地进入成熟期,田间水稻表现有效穗多,穗大粒多,长势均衡,无明显病虫害,杆青粒黄,落色好。经实地测产,示范田平均亩产595.99公斤,较同生态区常年增产10.37%,每亩增收162.37元。智慧稻田同人工肥水管理、传统机收相比,减少化肥使用量约20公斤/亩,减少用工1.6小时/亩,节本95元/亩。累计生产效益增加257.37元,提高16.63%。
下一步,课题组将开展智能育秧、无人移栽、主要病虫疫情检测等关键技术研发,将通过大力推广丘陵山地智慧稻田管理系统,让农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