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农历 甲辰年腊月廿五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邮箱

资环所创新团队介绍

(一)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创新团队

1.团队方向。开展农业生产中的土壤污染防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田减排固碳和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和集成创新。

2.团队目标。强化团队基础研究,建立以长期定位试验为核心的农业环境观测系统,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构建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的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形成一支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善于合作且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为我市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优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3.团队成员。团队成员共9名,其中:所内事业编制人员9名(其中2人待入职),所外人员0名;创新团队首席杭晓宁同志,创新团队学术顾问廖敦秀同志,拟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卫建专家为创新团队荣誉首席。

 (二)土壤肥力与耕地保育创新团队

1.团队方向。团队结合国家粮食与生态安全战略及自身优势,专注两个方向开展今后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1:耕地地力提升技术研发与产品创制

通过揭示山地丘陵农田地力演变规律,解析高强度种植农田地力提升的限制因素和突破口,阐明农田集约化生产与地力培育共济的原理和途径。充分利用现有废弃物资源,针对性的创制土壤增碳固碳和障碍消减产品。进而提出我市粮食主产区农田地力定向培育的对策和建议,制定我市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治理和地力提升的技术标准。为我市粮食主产区农田地力提升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研究方向2: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针对我市经济作物产业集中分布的丘陵区和喀斯特山区脆弱土壤生态系统,围绕绿色管理(养分资源管理、面源污染防控)、绿色农产品(安全、优质)等关键环节,研究在土壤生产力和肥料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理论和技术,摆脱经济作物生产对高量化肥的过度依赖和氮磷流失对水体质量的破坏。从调控与资源高效和作物高产有关的重要过程以及提升农田基础地力入手,研究化肥增效对减投的补偿机制、高品质和高产形成机制和基础地力提升原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实现农业产业的绿色发展。

2.团队目标。创新团队总体目标:研发适应性、稳定性、安全性强的丘陵山地土壤地力提升产品、技术和装备,形成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高效养分资源管理与土壤保育技术体系。凝聚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土壤学研究队伍,整合重庆市土壤质量监测资源,提升我市在农田持续生产力研究方面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耕地为基础粮食安全战略提供技术咨询。

根据我院“十四五”规划方向,围绕紧紧团队在土壤地力与养分资源利用主体研究方向,计划三年期内实现以下目标:

(1)发表在行业内具备较高影响力的SCI或在CSCD收录论文5篇以上;

(2)参与申报省部级二等奖2项;

(3)在我市粮油生产重点区域,建立坡耕地土壤改良高水平百亩示范方1个,组织市级耕地质量提升现场会1场;

(4)撰写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报告1份(第三次土壤普查相关);

(5)团队成员晋升职称2人以上。

3.团队成员。团队成员共6名,其中:所内事业编制人员6名,所外人员0名;创新团队首席梁涛同志,创新团队学术顾问李燕同志,拟聘谢德体教授为创新团队荣誉首席。